编者按:
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,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。当时间刻度投射在贵州这片热土上,每一个时段会演绎出怎样生机勃勃的故事?今年贵州省两会上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全力扩大内需,提振市场信心,并对全力扩大有效投资、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、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、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。
今日起,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【贵州经济24小时】系列报道,聚焦项目建设、消费活力、旅游复苏、田头春耕、物流货运五个方面,记录黔贵大地热火朝天、奋战正酣的现场,干劲满满、蓬勃向上的故事,展示贵州更大的发展潜力、更强的消费动力、更足的经济活力。
(资料图)
百花齐放带出浓浓“烟火气”
早晨7点,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向阳北路的特色美食店“元坤羊肉粉”开门迎客。不一会儿,食客已坐满小屋,摆在门外的几张小桌也挤满了人。“辣椒香,羊肉饱满,汤色鲜亮。”游客王家礼端着一碗羊肉粉称赞道,吃完这份特色早餐,他要搭乘早高铁去往云南。“山美水美,难忘凉都。”王家礼说。
热气腾腾的水城羊肉粉
各式早餐美食的味道唤醒了城市。学校书声琅琅,大街上车水马龙,来往的商贩叫卖着商品,赶路的上班族步履匆匆……早晨9时至10时,城市的热闹逐渐浓烈。在大河堡凉都花海景区上班的杨女士坐上了前往郊区的巴士,“最近,我们景区的花都陆续开放了,前来赏花的游客比较多,大家都忙碌起来了。”
赏花踏青似乎是春季出游最流行的方式,但凉都赏花踏青的好去处可不止大河堡。雨水过后,水城区发耳镇1.2万余亩樱桃花陆续开放,漫山如雪,精灵般的樱桃花聚在枝头,吸引无数游客前去打卡。
游客在盘州市双凤镇下沙沟村赏花拍照
游客在水城区发耳镇樱桃基地游玩拍照
中午12时,正是用餐时间,从发耳镇新联村赏花出来的游客李敏之饥肠辘辘,叫上同行好友,在镇上的小餐馆点上一份豆花饭,美滋滋地品尝特色风味。“樱花开得早,樱桃自然也熟得快,趁着周末我们先来踩点,过两个月好过来摘樱桃。”李敏之笑言。
距离发耳镇91公里外的盘州市双凤镇下沙沟村,也藏着一片粉色樱花园。花漫山野,缤纷旖旎,霞霏粉黛,似雾如霞,让人无限着迷。
袁贞强是下沙沟村土生土长的农民,这些年,依托种植樱桃,他每年有4万多元收入,生活多了一份保障。下午2时,袁贞强走在自己家的樱桃园,看着樱花灿烂盛开,来的游客越来越多,喜悦之情涌上心头。“这一片樱桃林,既美了乡村,又富了乡亲,我们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强。”
下午4时至5时,六枝特区木岗镇油菜花节的上千名游客逐渐退场。早春时节,木岗镇万余亩油菜花竞相绽放,游客们“为花而来”,在热闹的油菜花节上唱歌跳舞,尽情欢笑,直至小村炊烟升起,游客们才不舍离去。
游客在六枝特区木岗镇油菜花海中拍照留念
当时钟指向傍晚,热闹的一天也逐渐归于平静。但对经营烙锅店的杨国江来说,他热闹的一天才刚刚开启。
傍晚6时,水城古镇美食街的食客纷至沓来,刚刚摆好菜品的杨国江迎来了第一桌客人。吃烙锅,喝酿酒,是体验凉都人文风情不可缺少的一环,也是凉都夜市中最常见到的景象。“来到六盘水,不吃烙锅等于白来。”在杨国江看来,烙锅是最能体现六盘水美食文化的小吃之一。
到了晚上8时,水城古镇美食街“烟火气”开始升腾,杨国江已经穿梭在店里忙得不亦乐乎。两旁的街道上,卖手作咖啡、蛋糕、水果沙拉的小摊也一一摆满,食客、游客漫步觅食,市井生活的味道愈演愈烈。晚上10时至12时,是夜市沸腾的“黄金阶段”,人们约上三两好友,在小店里畅谈欢笑,大快朵颐,感受夜晚的动与静。
清晨,市民在公园锻炼。
当城市的灯光渐渐稀疏,夜晚的喧嚣慢慢褪去,杨国江也结束了自己的工作。打扫好店里的卫生,拉下卷帘门,凌晨2点,忙碌了一晚上的杨国江才回到家,准备休息。
城市入眠之后,不眠的是正在生长“蜕变”的花草树木,它们努力吸吮着大自然的养分,以最美的姿态拥抱春天,绽放生命。
当一批批生鲜运送到商超,当巷子里的早餐店飘出肉香味,当一辆辆公交车又开始穿梭,又一个忙碌的日子重新开启。与人们一同迎接阳光的,是水城古镇含苞欲放的樱花,是梅花山俏丽明艳的梅花,还有那更加金黄灿烂的木岗镇万亩油菜花田……出游意愿的升高,城市小镇的热闹传递出积极向好的旅游态势,文旅市场正加快回暖。这个春天,凉都美景定将不被辜负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策划/尹长东 李玲 杨红 赵雨思
执行/向秋樾
编辑 胡锐
二审 黄国平
三审 闵捷